欢迎来到成都市供应链协会!

|

|

切入餐饮渠道,调味品企业靠啥解锁?
2022-04-07 11:40:08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餐饮行业对调味品需求巨大,其复苏为调味品行业带来了稳定的需求增量。业内预计,2025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500亿元,其中,餐饮调味品占比最大。调味品企业靠啥才能在餐饮市场中“突围”?业内人士表示,企业需要以调味品使用的决定者——餐饮厨师的使用价值为主导,打造爆品。

大单品取胜

  餐饮行业由于其自身的专业特性,对调味品的品质和口味要求较高,需求量大且相对稳定。数据显示,在调味品的渠道占比中,餐饮渠道占比最大,达到50%。与更需要注重品类和渠道布局能力的家庭渠道相比,餐饮渠道有着自身的特点。

  在产品方面,厨师对调味品的使用频次高且长期重复使用,为保证菜品和味道的质量,往往选择使用具有安全性、稳定性、高质量等特点的调味品,调味品企业一般依靠大单品取胜。

  在价格方面,厨师具有一定习惯,对某些品类和品牌的黏性较大,因此在行业普遍提价情况下,价格敏感度较低。但目前餐饮店往往会设置采购员,采购员会根据厨师的要求选购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因此餐饮市场在选购调味品时会更偏理性。

  在经销商方面,由于餐饮渠道需求量大、覆盖面广,且售后成本小、毛利率较高、体系更为稳定,经销商更愿意选择餐饮渠道打开销路。随着餐饮行业趋于大型化、专业化,以及中央厨房的建立,餐饮店往往集中采购调味品,这也有利于经销商拓展渠道。

  在终端方面,厨师根据菜谱、使用习惯、做菜方法等对调味品有一定要求,在选择一种调味品后,为保证成菜品质的连贯性,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因此具备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从目前来看,海天味业、李锦记等品牌企业切入较早,餐饮渠道为其主要销售渠道,并且具有较强渠道黏性;中炬高新、恒顺、千禾等新进入者发力餐饮渠道难度相对较大,通常选择发力家庭渠道。

  业内人士表示,调味品企业可以针对餐饮渠道推出高性价比大单品,比如大包装、促销装等“餐饮装”,同时通过培养意见领袖打通餐饮渠道。

以厨师使用价值为主导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餐饮店对调味品的选择主要依赖于厨师的意见,因此培养厨师的使用习惯对调味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近年来,由调味品企业发起的“厨师争霸赛”越来越多,显示出其“专业餐饮”的决心。比如,为了更好地打入后厨,太太乐、李锦记、味事达、海天味业等企业都发起过类似的活动,或给一些自发举办的厨师大赛提供产品赞助,目的都是为了和餐饮企业、餐饮厨房、厨师建立深度联系。

  除了培养使用习惯,厨师也可以给调味品企业提供产品方面的优化与升级建议。近几年,很多调味品企业开始与餐饮企业、厨师共同研发调味品、菜品等。比如,李锦记推出的《厨艺廊》杂志、厨师汇公众号、厨师会员俱乐部等,有利于和厨师打成一片,便于研发出专业的餐饮调味品。

  从新产品的角度来看,以李锦记、海天味业早前根据餐饮店需求推出的蒸鱼豉油为例,这款产品不仅打入了粤菜餐厅,更成了湘菜餐厅调味的一款通用必备酱油。此后,味事达通过与厨师的沟通得知,蒸鱼豉油在餐饮店并不仅用于蒸鱼,还可以适用到其他菜品,味事达以此为方向,推出了“鲜而不咸”的新蒸鱼豉油,将其拓展至更多的使用场景。

  由此可见,走进餐饮行业的厨房,可以为调味品企业提供开发“爆品”的思路与机会。业内人士表示,要打入B端餐饮行业市场,只有以调味品使用的决定者——厨师的使用价值为主导,才能推出真正的好产品。

定制调味品或成新方向

  餐饮行业市场体量的持续增长,带动餐饮调味品的赋能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调味品行业在发展中依旧存在一些痛点。

  调味品的准入门槛较低,技术壁垒也不高,酱油、醋、料酒、鸡精等赛道都拥挤着大量的竞争对手,这也导致调味品行业陷入了同质化严重、价格战不断等尴尬境地。此外,厨师也面临一些新的痛点。比如,家庭厨师炒菜,一般只需要盐、酱油、豆瓣酱等调味品,但是在餐饮店,同样的一道菜可能需要用到十几种调味品,品类涵盖糖、盐、鸡精、生抽、老抽、蚝油、豆瓣酱以及辣椒酱等。

  如何创新打破同质化难题?调味品企业盯上了定制化市场。

  为了炒出好味道,很多厨师都拥有自己的“独门秘方”,如粤菜厨师在烹饪前都会熬制属于某道菜的专用小炒汁,西餐后厨也会准备多种复合汁,像白汁、黄汁、韩式酱汁、牛排汁等。

  有品牌商表示,企业应该开发爆品,而不单单只是提供一种新的产品选择。定制化并不只意味着新品,更意味着企业可以绑定更多的餐饮品牌,打造爆品。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当下,几乎每个面向餐饮行业的调味品企业都在展示自己的定制化能力,但这一思路也并不容易落地,定制化需要支付高昂的研发成本,一旦定制化产品滞销,又或者餐饮店换了总厨,对调味品企业而言都是风险。

  调味品赛道已经发展出了大量的头部品牌,如海天味业、李锦记、卡夫亨氏、老干妈、十三香等。这意味着与其他产业相比,这一赛道拥有更多的大企业、百年企业以及跨国企业,而对于创新的探索,将推动调味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切入餐饮渠道,调味品企业靠啥解锁?

2022-04-07 11:40:08

来源:中国食品报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餐饮行业对调味品需求巨大,其复苏为调味品行业带来了稳定的需求增量。业内预计,2025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500亿元,其中,餐饮调味品占比最大。调味品企业靠啥才能在餐饮市场中“突围”?业内人士表示,企业需要以调味品使用的决定者——餐饮厨师的使用价值为主导,打造爆品。

大单品取胜

  餐饮行业由于其自身的专业特性,对调味品的品质和口味要求较高,需求量大且相对稳定。数据显示,在调味品的渠道占比中,餐饮渠道占比最大,达到50%。与更需要注重品类和渠道布局能力的家庭渠道相比,餐饮渠道有着自身的特点。

  在产品方面,厨师对调味品的使用频次高且长期重复使用,为保证菜品和味道的质量,往往选择使用具有安全性、稳定性、高质量等特点的调味品,调味品企业一般依靠大单品取胜。

  在价格方面,厨师具有一定习惯,对某些品类和品牌的黏性较大,因此在行业普遍提价情况下,价格敏感度较低。但目前餐饮店往往会设置采购员,采购员会根据厨师的要求选购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因此餐饮市场在选购调味品时会更偏理性。

  在经销商方面,由于餐饮渠道需求量大、覆盖面广,且售后成本小、毛利率较高、体系更为稳定,经销商更愿意选择餐饮渠道打开销路。随着餐饮行业趋于大型化、专业化,以及中央厨房的建立,餐饮店往往集中采购调味品,这也有利于经销商拓展渠道。

  在终端方面,厨师根据菜谱、使用习惯、做菜方法等对调味品有一定要求,在选择一种调味品后,为保证成菜品质的连贯性,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因此具备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从目前来看,海天味业、李锦记等品牌企业切入较早,餐饮渠道为其主要销售渠道,并且具有较强渠道黏性;中炬高新、恒顺、千禾等新进入者发力餐饮渠道难度相对较大,通常选择发力家庭渠道。

  业内人士表示,调味品企业可以针对餐饮渠道推出高性价比大单品,比如大包装、促销装等“餐饮装”,同时通过培养意见领袖打通餐饮渠道。

以厨师使用价值为主导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餐饮店对调味品的选择主要依赖于厨师的意见,因此培养厨师的使用习惯对调味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近年来,由调味品企业发起的“厨师争霸赛”越来越多,显示出其“专业餐饮”的决心。比如,为了更好地打入后厨,太太乐、李锦记、味事达、海天味业等企业都发起过类似的活动,或给一些自发举办的厨师大赛提供产品赞助,目的都是为了和餐饮企业、餐饮厨房、厨师建立深度联系。

  除了培养使用习惯,厨师也可以给调味品企业提供产品方面的优化与升级建议。近几年,很多调味品企业开始与餐饮企业、厨师共同研发调味品、菜品等。比如,李锦记推出的《厨艺廊》杂志、厨师汇公众号、厨师会员俱乐部等,有利于和厨师打成一片,便于研发出专业的餐饮调味品。

  从新产品的角度来看,以李锦记、海天味业早前根据餐饮店需求推出的蒸鱼豉油为例,这款产品不仅打入了粤菜餐厅,更成了湘菜餐厅调味的一款通用必备酱油。此后,味事达通过与厨师的沟通得知,蒸鱼豉油在餐饮店并不仅用于蒸鱼,还可以适用到其他菜品,味事达以此为方向,推出了“鲜而不咸”的新蒸鱼豉油,将其拓展至更多的使用场景。

  由此可见,走进餐饮行业的厨房,可以为调味品企业提供开发“爆品”的思路与机会。业内人士表示,要打入B端餐饮行业市场,只有以调味品使用的决定者——厨师的使用价值为主导,才能推出真正的好产品。

定制调味品或成新方向

  餐饮行业市场体量的持续增长,带动餐饮调味品的赋能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调味品行业在发展中依旧存在一些痛点。

  调味品的准入门槛较低,技术壁垒也不高,酱油、醋、料酒、鸡精等赛道都拥挤着大量的竞争对手,这也导致调味品行业陷入了同质化严重、价格战不断等尴尬境地。此外,厨师也面临一些新的痛点。比如,家庭厨师炒菜,一般只需要盐、酱油、豆瓣酱等调味品,但是在餐饮店,同样的一道菜可能需要用到十几种调味品,品类涵盖糖、盐、鸡精、生抽、老抽、蚝油、豆瓣酱以及辣椒酱等。

  如何创新打破同质化难题?调味品企业盯上了定制化市场。

  为了炒出好味道,很多厨师都拥有自己的“独门秘方”,如粤菜厨师在烹饪前都会熬制属于某道菜的专用小炒汁,西餐后厨也会准备多种复合汁,像白汁、黄汁、韩式酱汁、牛排汁等。

  有品牌商表示,企业应该开发爆品,而不单单只是提供一种新的产品选择。定制化并不只意味着新品,更意味着企业可以绑定更多的餐饮品牌,打造爆品。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当下,几乎每个面向餐饮行业的调味品企业都在展示自己的定制化能力,但这一思路也并不容易落地,定制化需要支付高昂的研发成本,一旦定制化产品滞销,又或者餐饮店换了总厨,对调味品企业而言都是风险。

  调味品赛道已经发展出了大量的头部品牌,如海天味业、李锦记、卡夫亨氏、老干妈、十三香等。这意味着与其他产业相比,这一赛道拥有更多的大企业、百年企业以及跨国企业,而对于创新的探索,将推动调味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