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欢迎来到成都市供应链协会!
|
|
盛夏时节,行走在金乡,大蒜飘香,辣椒吐翠,农产品交易市场热闹繁忙,物流车间有序流畅,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如今的金乡,不仅有红火的大蒜产业,还有火辣的辣椒产业。近年来,金乡县通过深耕大蒜产业,扶持辣椒产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县域特色产业提质量、创品牌、增效益,建立了集种植、物流集散、科研、精深加工等环节深度融合的特色农业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让农业产业发展价值倍增,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蒜乡百姓在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蒜头”成致富“龙头”
大蒜收获的季节是金乡蒜农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每年从种到收,从收到卖,大蒜几乎填满了蒜农的每一天。“去掉成本一千多块钱,今年一亩大蒜的纯收入在五千元左右。” 金乡县鸡黍镇杨庄村蒜农孔凡兴告诉记者,他家20多亩大蒜,鲜蒜每亩产量都在三千多斤。
近几十年来,依靠大蒜产业,金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千元,增至2020年的一万八千多元。金乡的老百姓富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蒜产业这个核心支柱。有数据显示,在金乡无论是地区生产总值还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大蒜及其相关产业的贡献率均超过七成。
蒜农变富,依赖的是致富产业链条的延伸。从最初的种植,到后来的加工、冷藏、物流等,每一个成熟的产业环节都为金乡蒜农从地头走进企业,从传统农民转向全产业工人,从脱贫到致富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金乡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种植基地已建立了一套从种植、收获,到销售、加工的操作规程和全程技术标准体系,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智能喷灌、机械化作业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也纷纷落地。鱼山街道寻楼村寻克喜家的田地正处在金乡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先行示范区。正因为是先行示范区,众多新技术已经应用,无论是种植成本还是产出效益都得到大幅优化。“标准化科学种蒜成本降低,效益提高,我们的流转费也就上来了。”寻克喜说。他把家里的3.6亩地流转给了种植基地,流转费每亩高达两千多元。
大部分地流转了出去,种蒜也就不太用操心,寻克喜在大蒜收获季就忙着做贩蒜生意。“从5月底就开始下村收蒜,然后再到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卖给来自全国各地大蒜收购商。”寻克喜说。把握住行情,当天收当天卖,正常一天能挣个一两千元。“周围很多年轻人一到大蒜收购季都做起了‘蒜贩子’,赚个地头到交易市场的差价,一个蒜季也不少挣。”
因为地处现代农业产业园,周边的大蒜冷藏和加工企业也特别多,寻克喜和年富力强的村民还常常抽时间去企业打工。“到七月中旬大部分蒜都开始入库,这时候大蒜储藏企业需要很多劳动力,正常一天能挣五六百。”他说。不仅男劳力有活干,村里妇女的工作机会更多,“剥蒜皮、装蒜袋、剪蒜胡等,妇女比老爷们干得快,一天也能挣一二百。”
金乡县大蒜产业历经40多年发展,种植大蒜早已不是蒜农唯一的收入来源,他们已融入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等大蒜产业链各环节,一年四季围着大蒜转,不分农忙农闲。
有胜“蒜”,更“椒”傲
每年谷雨前后,金乡县化雨镇王楼村村民王保全就开始在蒜地里套种辣椒。在金乡,像他一样在大蒜地里套种辣椒已成了大多数村民种地的惯例。
近年来,经过引导种植,蒜田套种辣椒已成为金乡农业产业特色,所产辣椒具有上市早、产量高、干度好、色泽艳、辣度高等特点,受到市场热捧。“双辣”模式为金乡蒜农带来了显著的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大蒜和辣椒生理生态优势互补,构成共生共进、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群落,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环境,能提升作物品质。”金乡县农业农村局大蒜研究所所长王乃建说,大蒜分泌的一些物质还可以抑制细菌性病菌,减少了辣椒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不仅如此,大蒜和辣椒可以实现“一肥两用”“一水两用”“一膜两用”和“一药两用”,避免了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对土壤、作物及农产品的污染,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大蒜辣椒间作套种不仅生态效益明显,而且经济效益很高。“辣椒的价格正常在6元/斤左右,亩产八九百斤左右,亩效益在五千多块钱。”王保全说。
随着蒜套辣椒种植模式的大力推广,依托大蒜产业的优势,借助大蒜贮藏和交易平台,金乡县辣椒产业发展迅猛,成为继大蒜之后的又一农业支柱产业。目前金乡辣椒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年辣椒吞吐量达20万吨,产值16亿元以上,辣椒专业合作社超过300家。
为促进辣椒农户增产增收,依托县内辣椒加工龙头企业,金乡县积极探索“园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按照“订单生产、合同销售、利益共享”的原则,培育辣椒种植基地,由公司统一进行收购,用于辣椒深加工,既保证了原料品质及货源,又促进了农业明显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从颜色鲜红的工业色素到百姓餐桌上美味可口的辣椒酱,在金乡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园,辣椒加工产业链被不断拉长。产业园重点发展以双辣调味品、保健品等为主的辣椒深加工产业,并积极延伸产业类型,吸引辣椒酱、速冻、保健品等相关产业的集聚,将辣椒产品的生产链条向纵深化、综合化、高端化方向延伸,品牌效应和产业价值逐步体现和提高。目前,金乡县辣椒深加工达到50多家,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四川、湖南、广东、欧洲、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地。
交易上“云”,“双辣”竞艳
好的收成,还需好的销售。年轻一代蒜农,比父辈们更懂得网络销售。金乡县鱼山街道蒜农李文彬,早在大蒜还在田里生长时,他就开始直播大蒜的生长过程。这样的举动,为他网上售卖大蒜,积攒了不少人气。“现在平均一天能出3000多单,2到3吨。”李文彬一方面完善、拓宽电商渠道,进驻多家大型电商平台。同时还专门组建了10多人的专业电商团队,负责推广销售大蒜。自家田里产的大蒜销售一空后,他开始利用网络销售其他蒜农大蒜。最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文斌就帮助周边农户卖出了700吨大蒜。
如此亮眼的销售成绩,得益于金乡县近年来对电商产业的优惠政策。作为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和全省“快递进村”试点县,金乡县现已建成运营智慧产业园、亿九电子商务产业园、邮政电商产业园等5个电商园区,引进乐村淘、买卖惠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启动了阿里巴巴淘宝村和京东商城金乡特色馆,拥有电商企业、网络商店4000余家。依托邮政、淘宝菜鸟等物流平台和286个邮政服务点,构建“县物流分拨中心+镇街物流配送站+农村物流网点”的三级物流体系,为电商发展提供充分物流保障。目前,金乡县镇街快递网点覆盖率达100%,“快递进村”率已达88.5%,畅通了农产品上行通道。
为让大蒜、辣椒特色农产品卖得好、卖得快,培育更多的农村电商“领头羊”,金乡县每年拿出1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采取多种形式,对有意向从事电商业务的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民进行培训;金乡县还与高校合作,为村里请来大学生“电商专员”,通过理论宣讲、政策解释、建立网店、运营维护等“手把手”教学模式,培育出一大批电商人才;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助农扶贫等形式,各电商产业园培育出一大批网红,把金乡大蒜、辣椒带进了直播间,为金乡特色农产品开辟了销路。今年上半年,金乡县兴隆暖火电商直播基地的张波获评“山东省电商十大网红”,山东金智慧管理有限公司获评“山东省十大直播电商企业”。
农业数字化转型,帮助农民打通了大蒜、辣椒等特色农产品直销渠道,做大了农产品品牌,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业、农村多年的交易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2020年累计有2070万余件的特色农产品,飞出金乡,走向全国。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王伟 报道)
2021-08-17 21:48:12
盛夏时节,行走在金乡,大蒜飘香,辣椒吐翠,农产品交易市场热闹繁忙,物流车间有序流畅,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如今的金乡,不仅有红火的大蒜产业,还有火辣的辣椒产业。近年来,金乡县通过深耕大蒜产业,扶持辣椒产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县域特色产业提质量、创品牌、增效益,建立了集种植、物流集散、科研、精深加工等环节深度融合的特色农业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让农业产业发展价值倍增,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蒜乡百姓在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蒜头”成致富“龙头”
大蒜收获的季节是金乡蒜农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每年从种到收,从收到卖,大蒜几乎填满了蒜农的每一天。“去掉成本一千多块钱,今年一亩大蒜的纯收入在五千元左右。” 金乡县鸡黍镇杨庄村蒜农孔凡兴告诉记者,他家20多亩大蒜,鲜蒜每亩产量都在三千多斤。
近几十年来,依靠大蒜产业,金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千元,增至2020年的一万八千多元。金乡的老百姓富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蒜产业这个核心支柱。有数据显示,在金乡无论是地区生产总值还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大蒜及其相关产业的贡献率均超过七成。
蒜农变富,依赖的是致富产业链条的延伸。从最初的种植,到后来的加工、冷藏、物流等,每一个成熟的产业环节都为金乡蒜农从地头走进企业,从传统农民转向全产业工人,从脱贫到致富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金乡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种植基地已建立了一套从种植、收获,到销售、加工的操作规程和全程技术标准体系,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智能喷灌、机械化作业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也纷纷落地。鱼山街道寻楼村寻克喜家的田地正处在金乡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先行示范区。正因为是先行示范区,众多新技术已经应用,无论是种植成本还是产出效益都得到大幅优化。“标准化科学种蒜成本降低,效益提高,我们的流转费也就上来了。”寻克喜说。他把家里的3.6亩地流转给了种植基地,流转费每亩高达两千多元。
大部分地流转了出去,种蒜也就不太用操心,寻克喜在大蒜收获季就忙着做贩蒜生意。“从5月底就开始下村收蒜,然后再到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卖给来自全国各地大蒜收购商。”寻克喜说。把握住行情,当天收当天卖,正常一天能挣个一两千元。“周围很多年轻人一到大蒜收购季都做起了‘蒜贩子’,赚个地头到交易市场的差价,一个蒜季也不少挣。”
因为地处现代农业产业园,周边的大蒜冷藏和加工企业也特别多,寻克喜和年富力强的村民还常常抽时间去企业打工。“到七月中旬大部分蒜都开始入库,这时候大蒜储藏企业需要很多劳动力,正常一天能挣五六百。”他说。不仅男劳力有活干,村里妇女的工作机会更多,“剥蒜皮、装蒜袋、剪蒜胡等,妇女比老爷们干得快,一天也能挣一二百。”
金乡县大蒜产业历经40多年发展,种植大蒜早已不是蒜农唯一的收入来源,他们已融入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等大蒜产业链各环节,一年四季围着大蒜转,不分农忙农闲。
有胜“蒜”,更“椒”傲
每年谷雨前后,金乡县化雨镇王楼村村民王保全就开始在蒜地里套种辣椒。在金乡,像他一样在大蒜地里套种辣椒已成了大多数村民种地的惯例。
近年来,经过引导种植,蒜田套种辣椒已成为金乡农业产业特色,所产辣椒具有上市早、产量高、干度好、色泽艳、辣度高等特点,受到市场热捧。“双辣”模式为金乡蒜农带来了显著的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大蒜和辣椒生理生态优势互补,构成共生共进、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群落,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环境,能提升作物品质。”金乡县农业农村局大蒜研究所所长王乃建说,大蒜分泌的一些物质还可以抑制细菌性病菌,减少了辣椒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不仅如此,大蒜和辣椒可以实现“一肥两用”“一水两用”“一膜两用”和“一药两用”,避免了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对土壤、作物及农产品的污染,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大蒜辣椒间作套种不仅生态效益明显,而且经济效益很高。“辣椒的价格正常在6元/斤左右,亩产八九百斤左右,亩效益在五千多块钱。”王保全说。
随着蒜套辣椒种植模式的大力推广,依托大蒜产业的优势,借助大蒜贮藏和交易平台,金乡县辣椒产业发展迅猛,成为继大蒜之后的又一农业支柱产业。目前金乡辣椒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年辣椒吞吐量达20万吨,产值16亿元以上,辣椒专业合作社超过300家。
为促进辣椒农户增产增收,依托县内辣椒加工龙头企业,金乡县积极探索“园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按照“订单生产、合同销售、利益共享”的原则,培育辣椒种植基地,由公司统一进行收购,用于辣椒深加工,既保证了原料品质及货源,又促进了农业明显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从颜色鲜红的工业色素到百姓餐桌上美味可口的辣椒酱,在金乡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园,辣椒加工产业链被不断拉长。产业园重点发展以双辣调味品、保健品等为主的辣椒深加工产业,并积极延伸产业类型,吸引辣椒酱、速冻、保健品等相关产业的集聚,将辣椒产品的生产链条向纵深化、综合化、高端化方向延伸,品牌效应和产业价值逐步体现和提高。目前,金乡县辣椒深加工达到50多家,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四川、湖南、广东、欧洲、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地。
交易上“云”,“双辣”竞艳
好的收成,还需好的销售。年轻一代蒜农,比父辈们更懂得网络销售。金乡县鱼山街道蒜农李文彬,早在大蒜还在田里生长时,他就开始直播大蒜的生长过程。这样的举动,为他网上售卖大蒜,积攒了不少人气。“现在平均一天能出3000多单,2到3吨。”李文彬一方面完善、拓宽电商渠道,进驻多家大型电商平台。同时还专门组建了10多人的专业电商团队,负责推广销售大蒜。自家田里产的大蒜销售一空后,他开始利用网络销售其他蒜农大蒜。最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文斌就帮助周边农户卖出了700吨大蒜。
如此亮眼的销售成绩,得益于金乡县近年来对电商产业的优惠政策。作为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和全省“快递进村”试点县,金乡县现已建成运营智慧产业园、亿九电子商务产业园、邮政电商产业园等5个电商园区,引进乐村淘、买卖惠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启动了阿里巴巴淘宝村和京东商城金乡特色馆,拥有电商企业、网络商店4000余家。依托邮政、淘宝菜鸟等物流平台和286个邮政服务点,构建“县物流分拨中心+镇街物流配送站+农村物流网点”的三级物流体系,为电商发展提供充分物流保障。目前,金乡县镇街快递网点覆盖率达100%,“快递进村”率已达88.5%,畅通了农产品上行通道。
为让大蒜、辣椒特色农产品卖得好、卖得快,培育更多的农村电商“领头羊”,金乡县每年拿出1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采取多种形式,对有意向从事电商业务的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民进行培训;金乡县还与高校合作,为村里请来大学生“电商专员”,通过理论宣讲、政策解释、建立网店、运营维护等“手把手”教学模式,培育出一大批电商人才;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助农扶贫等形式,各电商产业园培育出一大批网红,把金乡大蒜、辣椒带进了直播间,为金乡特色农产品开辟了销路。今年上半年,金乡县兴隆暖火电商直播基地的张波获评“山东省电商十大网红”,山东金智慧管理有限公司获评“山东省十大直播电商企业”。
农业数字化转型,帮助农民打通了大蒜、辣椒等特色农产品直销渠道,做大了农产品品牌,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业、农村多年的交易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2020年累计有2070万余件的特色农产品,飞出金乡,走向全国。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王伟 报道)
下一篇
备案/许可证编号:蜀ICP备202101721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323号